Friday, September 21, 2007

辛辣的張愛玲

看了張愛玲的大部份作品,不知怎的,要直至《秧歌》,才真正喜歡她。

《秧歌》寫的是五十年代下鄉的生活,跟她其他以大城市為背景的小說明顯的不一樣。我不知道她筆下這些農村生活有多真實,不過,我給從中國農村出身的友人看過,他也驚異張能把農村的人和事,寫得如此貼切。許是張愛玲總是給人繁華瑰麗的感覺吧。

我想,要寫的話,沒有親身經歷還是可以寫的,問題是能寫得有多好。聰穎如張,早知讀者的心事,她在後記已交代了黃同志那部份是報上一位女幹部的自傳式小說改編來的。其他是她的閱讀所得,併併貼貼,生了這幅傑作,這是張愛玲的功力。

張愛玲是善於描寫人物「心理狀態」的,在她筆下的人物,無論男女,不分老幼,心裏無不有自己的一個算盤,事事皆量著算著,個個是陰謀論者。所以她說,在她小說裏的人物,沒有一個是「完人」。她的小說是辛辣的,因為她的世界,也是辛辣的。這與她的成長歷程不無關係。她雖出生富家,母親是李鴻章的外孫女,父親家世顯赫,但自父母離異父親再娶之後,便把她送到寄宿學校,後來跟後母吵架,被父親拳打禁固,逃出後與姑母同住,後以寫稿為生。歷經這些種種,人不可能再溫柔敦厚,加上上海人從來就不是溫順派。

張愛玲運用比喻和想像是精彩絕倫的,有時候讓人忍唆不禁,笑嘆妙不可言。好像她在《年輕的心》裏這樣形容兩姐妹的相貌:「湊巧那天只有她妹妹麗蒂亞在家,一個浪漫隨便的姑娘,長得像跟她一個模子裏印出來的,就是發酵粉放多了,發得東倒西歪,不及她齊整。」想想真的有這麼一回事,姐妹兩人長得胚子類同,但一個貌美,另一個卻不。又好像《中國日與夜》裏說:「至於藍布的藍,那是中國的『國色』。不過街上一般人穿的藍布衫大都經過補綴,深深淺淺,都像雨洗出來的,青翠醒目。我們中國本來是補釘的國家,連天都是女媧補過的。」這些美妙的想像,在她的文字世界裏,俯拾皆是。

當然,喜歡她的小說,跟喜歡她這個人是兩回事,我總覺得,跟她在一起的話,會給她挑剔,給她折磨,給她拿著捧子在後面搥,好像就是這種感覺。